我們使用cookies進行分析、提供個人化信息和廣告及提供更佳瀏覽體驗。如繼續瀏覽,即表示你同意及接受我們的Cookies政策。
日常保健
*本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,詳情請諮詢專業人士意見。
在高溫環境下,人體本來可以透過各種生理機制來調節體溫,維持正常的內部環境,包括增加排汗和呼吸頻率等,以促進熱量散失。但環境溫度過高,超出人體調節的極限時,就會出現熱衰竭或中暑等嚴重問題。熱衰竭症狀包括頭暈、呼吸急促、頭痛、噁心和意識模糊等。一旦體溫升至攝氏41度或以上,患者可能出現痙攣或昏迷等更嚴重的中暑情況。如果不及時進行降溫和急救處理,這些狀況都可能導致有生命危險。
除了頭痛、噁心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,中暑還會引致抽筋、虛弱、昏厥、記憶減退、講話紊亂等,嚴重者更可導致引發橫紋肌溶解症,從而引起腎衰竭! 中暑的主要症狀包括:
1)頭痛
頭痛是中暑最常見的症狀之一,通常伴隨著噁心、嘔吐和眩暈。這是由於高溫加上未能及時補充水分或電解質,影響血液循環所致。
2)發燒
中暑患者體溫會升至40度或以上,這是因為身體無法散熱,導致體溫過高。中暑後,患者會出現頭痛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,並且意識會變得模糊或昏厥。
3)熱痙攣
中暑患者因為缺水和電解質不平衡,導致熱痙攣。最常見的是大腿、小腿與手臂抽筋,身體出現骨骼肌收縮形成的肌肉疼痛。此外,熱痙攣還會影響腹壁肌肉。
4)腦部受損
是中暑嚴重併發症之一,如果未能及時治療,或會影響長遠認知功能。
如果出現中暑症狀,應該立即就醫,接受適當治療。但在未離開現場前,旁人亦要先將患者移至陰涼處,別讓其繼續曝曬,同時要讓患者降溫、躺下及保持呼吸道暢通,直至醫護人員到來。中暑患者在接受治療後,通常會出現好轉症狀,如嘔吐、頭痛和腹瀉減輕,並且腎功能逐漸恢復。此外,中暑患者在接受治療後,也要避免過度活動和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。
要預防中暑,最重要是要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。在炎熱的天氣裡,我們應該盡量待在陰涼的地方,並且隨時補充水分,也不要等到口渴時才飲,可能此時身體已缺乏水分了一陣子。此外,我們還應該減少飲用過多的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飲料,因為這些飲料會增加脫水風險。夏日來臨,多加注意氣溫對身體的影響,便可減少中暑風險了。
健康養生
2025年3月26日 25 瀏覽
家長不容忽視!兒童用藥7大注意事項
家長切勿輕視兒童用藥安全,必須嚴格遵醫囑用藥,才可保護孩子健康成長。
2025年3月13日 89 瀏覽
提升胃部健康日常策略 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
時常有胃痛或胃酸過多?不妨嘗試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,或可改善問題!
2025年3月13日 88 瀏覽
調整飲食與運動習慣 助你提升腎功能
要維護腎功能,可從日常飲食及運動著手,透過慢慢調節,便可提升腎臟健康。
2025年3月13日 76 瀏覽
如何透過日常健康習慣守護腎臟?從生活細節發現潛在風險
腎臟負責濾淨血液中的雜質 、調節水分與電解質平衡。若有慢性腎臟疾病,可影響身體各項功能。
2025年2月28日 261 瀏覽
春季如何遠離濕氣腹瀉?調養脾胃是關鍵!
濕氣過重易致感冒、腹瀉,並出現頭痛、肢體困重、舌苔白膩等不適症狀。